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Kaiyun最新官网

杨爱民:平凡而闪光

发布日期:2023-09-06 07:20:03 |   作者: Kaiyun最新官网

  编者按:近年来,常德市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成为经济发展的热土,城市不断“长”大,重点项目加速落户,柳叶湖犹如洞庭湖畔一颗冉冉升起的明珠。这背后,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离不开党员干部的辛勤付出。更值得一提的是,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柳叶湖分局全体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用时间换空间,用创新谋发展,用真情赢来真心,收获累累硕果。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新湖南客户端常德频道推出《学党史 办实事 展风采 庆百年——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柳叶湖分局优秀党员风采录》系列报道,以飨读者,献礼百年。

  杨爱民,今年42岁,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柳叶湖分局办公室主任,退伍不褪色,从始至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转业安置3年来,年年都获得优岗。

  无数个夜晚,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柳叶湖分局的办公大楼,总有一盏灯,点亮夜空。灯光下,一个身影伏案,或制定实施方案,或赶写总结报告。哪怕头一天晚上加班凌晨两三点,第二天一早,他仍然生龙活虎地第一个出现在办公的地方,安排好局机关一天的工作。

  今年42岁的杨爱民,在西北工业大学读大二时,成为国家第一批国防生,研究生毕业后入伍参军。2017年,他专业方面技术九级转业,褪下军装,走上办公室的行政岗位。从一名“理工男”“兵伢子”到局机关“大总管”,改变的是工作的环境、工作的节奏,不变的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赤子情怀。

  说起“大总管”杨爱民,该局局长丁昌法感慨地说:“他默默无闻,忙得像个陀螺,把办公室打理得井井有条。他的无私奉献,让一个新合并的‘大家庭’,在短时间内理顺机制,焕发活力,像机械马达一样,灵活而高效地运转,他功不可没!”

  走进分局办公室,清爽整洁,氛围温馨。大到“百年历程”党史文化、“树立四个意识,守住四条底线”党建文化、“八有、四业、三家”机关文化,小到“请勿吸烟”的提示牌,无一不独具匠心。置身其中,让人有种“家”的感觉。

  去年8月,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柳叶湖分局挂牌成立,由原市规划局柳叶湖分局、原市国土资源局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分局,原市规划局鼎城分局和原市规划局高新分局的人员合并组成的一个“新家”。为了营造出“家”的氛围,杨爱民倾注了半个月的心血。从设计的具体方案、沟通定稿,到上墙细节,乃至消防栓包边,每一个字眼、每一个细节,杨爱民日夜连台、精益求精,维修改善办公环境。最终,他在机构挂牌前,把简洁大方、清爽淡雅的新家新貌,精致地展现在干部职员面前。

  新机关、新职责、新征程。一头是机构改革带来的职能调整、人员重组等复杂问题亟待理顺,一头是各项工作任务要确保按部就班地运转。杨爱民一肩挑两头,上传下达、协调保障,为局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白天,杨爱民忙着各种繁杂事务的处理;晚上,他就在办公的地方加班,起草人员管理、公章使用、发文规范等办公流程,和同事一道完善财务、人事等20多项管理制度。机构改革的半年多时间里,杨爱民日夜连轴转是常态。实在累了,他就在办公的地方的沙发上眯一会。为了让人员发挥最大效应,杨爱民在调整职能职责前,充分征求意见,了解一线人员的个人意愿,综合反映给局领导参考决策,形成9个股室的机关架构,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无缝对接、高效运转。

  局机关承担的专项工作多、任务重、事情急,负责重要决策的落地执行。办公室作为上传下达的中枢机构,每次接到重要的工作和会议安排,杨爱民落实“不隔夜”。

  6月4日,常德市召开全市耕地“非农化”专项整治行动动员大会,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要在全区传达精神,全面动员。他拿到文件、领会精神后,连夜加班做方案,完成时已到凌晨3点。次日9时,向领导汇报后,他又马不停蹄,打印文件、发会议通知、收集资料……6月6日,柳叶湖就召开全区部署动员大会,工作得到落实。

  也许是“理工男”特有的严谨气质,成就了杨爱民向“大总管”的顺利转型。不管再忙,杨爱民都沉稳应对,有条不紊。

  走进杨爱民的办公室,只见文件柜井然有序,不一样的种类的书籍和文件,笔直成线,连柜中的垃圾袋都码得整整齐齐,赏心悦目。办公用品采购与管理虽是小事,却是机构运行的必备品。从一包包茶叶、一件件打印纸,到一个个垃圾袋,他每月到各办公室检查两遍,缺啥补啥,从未“断货”。同事们无不为他这种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竖起大拇指。

  日常保障只是杨爱民保障工作的冰山一角。机构改革以后,分局办公用房紧张,他一方面让现有办公用房应用尽用,一边与机关事务部门对接申请,调节办公用房。最终,在柳叶湖管委会办公区域协调出部分办公用房,解决了办公用房问题。

  办公用房紧张,没有硬件条件可以开办食堂,加上人员较少等原因,职工用餐成了难题。去年疫情期间,周边单位食堂管理严格,附近餐馆均未营业,未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杨爱民每天提前统计用餐人数,和管委会食堂报餐后,再用保温箱去领餐,一跑就是3个多月,从无怨言。抗疫形势好转后,杨爱民多次与常德市电力局食堂衔接沟通,从用餐定价、到用餐人数,事无巨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热心和诚心打动了对方,单位职工得以在常德市电力局食堂搭餐,既方便又安全。

  “分局办公室只有两三个人,却负责协调、保障、材料、组织、接待等各项工作,繁杂而琐碎。没有杨爱民细致的后勤保障,哪有一线人员的冲锋陷阵?!”同事刘丽萍说。

  办公室是与人打交道的重要关节。为人憨厚的杨爱民,总是面带笑容,从不与人红脸。与同事共事,他有求必应,从不拒绝。他成为同事心中的“定海神针”,让人信赖的伙伴。

  “他是我们的好大哥!”说起杨爱民,刘丽萍有说不完的话。“他不仅让人信服,人又特别热心,谁喊他帮忙,他都一喊就应。”刘丽萍说,去年机构改革,她从业务岗调整到人事管理综合岗位,时常有方案要起草、修改,自己文笔又是短板,加上刚上手业务不熟悉,经常找到杨爱民帮忙。有几次,我把方案和稿件晚上传给他,半夜就收到改稿。第一次出纪检通报,杨爱民耐心地帮她从头改到尾,收稿时又是深夜。第二天一早,他把通报都出好了。“不管谁找到他,他从不推辞。”刘丽萍说。

  刘萤静和杨爱民同在办公的地方工作。讲起这位憨厚的大哥,她不假思索地说:“只要有需要,他都在!”让她记忆犹新的是2019年底,正是忙得抽不开身的时候,很多材料、总结都要出炉。恰在这样一个时间段,杨爱民腹部疼痛不止,就一直忍着,准备忙过年底再去检查。一个月挂了4次急诊后,杨爱民不得不住院,一检查是肠系膜肿块,已有拳头大小,必须手术。手术出院后,他出现脂肪液化,伤口始终不愈。但几个材料等着他把关,他就在家里办公,逐个文件修改。“我们不好意思打扰他休养,他却说这点事不算什么!”刘萤静回忆说。

  “杨主任是我们热心的‘螺丝钉’。办公室的电脑、打印机、甚至厕所龙头,不管哪里出现大事小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杨爱民。”同事徐欣说,他们业务部门对电脑依赖程度很高,一旦电脑罢工,工作就得停摆。每次大家的电脑出问题,杨爱民总是拿着自己备好的工具箱,蹲在桌下,一修就是半小时。实在解决不了,再喊电脑公司,尽可能地帮助同事节约时间。

  “杨爱民经常加班,又乐于帮助同事,就把自己搞得特别辛苦,自然也少了对家人的陪伴。记得有一次周末,办公室清洗空调,他不忍心安排年轻人加班,就自己盯在办公的地方。我在项目现场回来,看到他用手机视频,纠正女儿的英语发音的场景,鼻子都酸了。”徐欣说,杨爱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平凡的小事,但每一件事堆积起来,就成了一束温馨的光,让人心理暖暖的。

  平凡而闪光。是的,正是像杨爱民一样的万千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奉献,甘于孤独、寂寞,闪耀着党性的光辉,才换来了时代的进步,城市的发展,人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