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烦恼时刻
来源: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24-01-18 22:25:20

  4月2日,新京报刊发报道《拼多多、淘宝低价阿胶打折促销背后》,记者调查发现不少阿胶商家借助拼多多平台贩卖问题阿胶,拼多多平台对商家审核存在漏洞等情况。

  当天下午,拼多多官方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因疑似存在商品描述与实物不符,涉事商品已下架。

  这正值拼多多重拳打假、提振品牌的关键时刻。近日,有多篇自媒体文章介绍“拼多多式便宜有好货消费升级”,以低价与社交化的拼团模式著称的电商黑马拼多多,也多次对外宣称其打假决心,并表示会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自动锁定可疑商品等多种手段打假,每秒可扫描甄别全网数千万个商品。

  根据拼多多平台的规定,对售价商家“假一罚十”(收取需支付该商品历史销售总额十倍的违约金),严重者冻结货款甚至封店。

  0门槛开店与严厉打假、高额处罚形成鲜明对比,让一些涉嫌售假、虚假宣传的问题商家坐不住了。

  3月11日,南通的蚕丝被店主张鸣(化名),与七八位来自全国各地来到品多多总部“讨说法”。商家们的理由是:“为何之前卖没事,还上过平台的活动,现在要被重罚、关店。”

  而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实测发现,在拼多多开店事前不需要商品审核,24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商铺的申请,上传售价60元的“正品耐克卫衣”,插入了阿迪达斯卫衣图片,10秒钟即可过审售卖。

  拼多多正在经历高速成长路上的烦恼时刻用户规模和订单体量已经让行业巨头都开始紧张并效仿,但仍因低价模式和宽松准入,使其陷入了被大量假货困扰,而打假又引发商户不满维权的两难境地。

  “《拼多多平台合作协议》的第五条的条款中,精确指出一旦店铺涉及售假,我们有权冻结店铺资金并关停店铺。”3月13日下午,在上海市长宁区法院公开审理的一商户状告拼多多的案件,被告拼多多的代理律师如此解释关停并冻结原告账户的依据。

  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旁听了这场庭审。原告西安碧海华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碧海华天)因涉嫌售假,在今年1月份被关店铺、冻结账户,原告称公司及关联店铺被冻结余额超过50万,希望平台解封账户、退还账户余额。

  被告拼多多方认为是因碧海华天存在售假行为,不仅不会退钱,公司还可能追究原告“假一赔十”,也就是历史总销售额的10倍,赔付金额将会超过1800万元。

  商家和拼多多签署的《拼多多平台合作协议》中规定,商家出现售假情况的处理,“限制商家店铺资金提现;要求商家支付通过拼多多销售的严重问题商品历史总销售额(以商品ID为准)的十倍作为消费者赔付金额赔付消费者,若商家拒绝支付该赔金,则甲方(拼多多)有权以商家店铺资金抵扣。”

  拼多多提供的证据显示,碧海华天销售的某款OPPO手机经OPPO官方鉴定为假货。碧海华天觉得应找非OPPO公司第三方检验机构,因为OPPO公司的创始人段永平是拼多多的投资人之一,另外拼多多提供的检验书只对包装、充电器等配件做了检验,无法得出手机为假货的结论。

  事实上,这并非拼多多第一次坐上被告席。天眼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拼多多运营方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涉及的法律诉讼29起,涉及的开庭公告57起,案件的案由多为网络服务合同纠纷、网购合同纠纷,拼多多方面也多以被告身份出现,而原告方则多为平台上的“问题商家”。

  据记者统计,以上描述的案件多以原告撤诉、败诉或拼多多反诉追究刑事责任结案,在如此数量的涉诉背后,是拼多多宣称的假货“0容忍”。

  《2017拼多多消费者权益保护年报》显示,过去一年拼多多主动下架了1070万件疑似侵权商品,全年拦截4000万条侵权链接,将95%售假商家拒之门外。

  今年3月,一篇题为《拼多多重拳打假》的文章中提到,为了通过高昂的售假成本将不法商家拦在门外,拼多多将“假一赔十”写入协议之中。

  “目前公司已有一套先进的假货防控体系,通过大数据拉网式排查、品牌权利人密切合作、消费者投诉举报等多种途径,不断的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这篇文章介绍,拼多多建立的商品真伪鉴别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自动锁定可疑商品,每秒可扫描甄别全网数千万个商品,全年共拦截侵权商品链接4000多万条。“而这只是拼多多庞大假货防控体系的冰山一角。”

  “维权”商家之一、售卖低价蚕丝被的张鸣即为被严打的对象。他站在拼多多楼下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因为拼多多指出其店铺的虚假宣传“确有其事”。

  在春节之前,张先生参加了拼多多年货节活动,上线多天卖出一万多条,但是不久后就被拼多多抽检指出,该被子并不含有蚕丝,故涉嫌虚假宣传。

  张鸣说,其所在的南通是著名的家纺产地,“习惯把普通被子标注为蚕丝被,”“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拼多多卖这款被子,介绍都一样,大家都没有事儿啊,而且现在拼多多上面还是有很多这样的被子,为啥只罚我?”

  在拼多多搜索“蚕丝被”,跳出来的第一款是售价为69元的“厂家直销100%蚕丝”被,而推荐靠前的价格普遍低于100元。在另一电子商务平台上搜索“蚕丝被”,排在首位的是售价1299元的某品牌被子,搜索出来的结果中最低的价格是358元。

  商家万万在2017年年初上架了一款名为“2017春秋新款毛呢外套女装中长款大衣”的商品。当年8月13日,拼多多工作人员联系到他的店铺,表示这款呢子大衣可以上平台的免费推广活动,但需要邮寄样衣检测。

  “刚开始我们还担心他们拿去检验出问题没法参加活动呢。”根据相关要求寄去样品后,8月底,这款大衣被推上了拼多多首页,经常一天可卖出数百件。

  今年1月31日,他的店铺花间堂突然收到拼多多发来的一封站内信,称“(商品)描述为羊毛呢,经实测,随机抽取的消费者订单面料为100%聚酯纤维,和描述不符。”随后平台冻结了他的账户,同时解除协议、清退店铺。

  万万承认这款大衣不含有其文案宣称的毛呢成分。不过他认为,同款大衣曾经送样检测,平台当时并未指出商品描述有任意的毛病,“即使有问题,也是平台默认了。”

  广东佛山的一位商家和记者说,拼多多的商家不仅要跟淘宝、京东等平台比,也要跟拼多多内的商家比,只有价格足够低才会被拼多多平台推到好的位置,要求商家不仅要坚持薄利,而且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到价格更低的货源。”

  记者了解到,这些“维权”商户的情况无外乎店铺被关、账户余额被冻结两种情况,账户金额从数千元至200多万元之间不等。

  据了解,这些商家还在于涉嫌售假、虚假宣传、虚假发货等原因被处理。一位人数超1800人的群管理员称,最近几个月申请加入的人慢慢地多,而被关店的原因基本是由于涉嫌“假冒伪劣”。

  在不久之前,有新闻媒体报道“拼多多2018年初的GMV已达到了400亿”,尽管官方没做出对此数据的回应,但对比京东2017年财报来看,京东全年GMV为1.3万亿,每个月平均达1100亿左右。这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其交易额已达到成立近20年京东的1/3,而拼多多企业成立至今不足3年,阿里巴巴、京东等巨头到了不得不严阵以待的阶段。

  3月19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现身阿里巴巴杭州总部,被指是考察正在内测的淘宝特价版,虽然阿里方面回应马云是例行巡查,但淘宝特价版这款软件迅速被传开,这款定位低价的软件被外界普遍解读为是为对抗拼多多而打造的。

  也有消息传出,从2017年下半年起,阿里、京东内部都成立了“打多办”(打击拼多多),从淘宝特价版和京东拼团的推出,足以看出巨头对拼多多的警惕。

  低价与社交化的拼团模式,是拼多多这家电商黑马最为被外界熟知的标签。在拼多多商城首页,随处能够正常的看到销售近百万件、19.9元一双的新款运动鞋以及售价5000多元的iPhone X手机。

  2017年起,家在河南洛阳某小镇上的中年主妇高敏(化名)迷上了家人、邻居群里拼多多的“0元拼单”活动,她先是每天和亲友们互助免费领商品,后来断断续续开始在拼多多上买小物件。

  “拼多多上面的东西太便宜了,发到群里大家都说便宜,真的是看到了就想买。”这也是数以亿计的拼多多用户的普遍心理。

  微信和淘宝作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巨无霸级的产品,背后不仅代表着腾讯和阿里两家公司,也是社交和电商的界的代表,但两者一直以来却有些水火不容。

  但是,电子商务平台想要获得业绩的增长,获得更加多的流量是最重要的一条路,显然包括淘宝在内的阿里系平台无法直接获得竞争对手腾讯的流量,而看起来没有“威胁”的拼多多却依靠微信迅速成长了起来。

  “0元拼团”、“拼团就可以享受超低价”等活动依靠微信朋友圈、社群中迅速传播开来,“从去年底到现在,经常能够正常的看到某个群里或者朋友圈内出现拼多多的链接,而且都会附言拜托大家举手之劳,帮忙砍价。”在北京工作的白领娜娜说道,而这正在成为微信里的新常态。

  不过,低价策略似乎并不能持续奏效,各种来历的低价商品势必会影响到买家的体验。小镇居民高敏发现,从拼多多买的多款商品质量都不太好,尤其是最近购买的垃圾袋,“稍微装点垃圾就会破,都要一次套两三个,群里都在说不能再在拼多多买东西了。”

  来自广东佛山的拼多多商家吴磊(化名)和记者说,他的店铺卖的一款运动套装拼团后只需20多元,两个月卖了两万多套,而且好评如潮。

  “质量嘛,反正我们自己不会穿,他们自己也明白这点钱能买到什么质量的东西啊。”

  用户和成交额爆发式增长背后,低价带来的低质和假货等问题,成了拼多多火箭式成长的过程中,难以摆脱又急于摆脱的烦恼。

  某从事品牌营销的的人说,拼多多在消费的人心中有一种廉价感的品牌形象,长此以往,会限制甚至伤害到拼多多接下来的发展。被巨头盯上的拼多多,要努力撕掉低价、低质的标签,才能在品牌和未来商业经济价值上得到提升。

  一位资深电商从业人士分析,低价意味着低利润,长期以往会形成低价环境下的恶性循环,最后导致用户跑掉,拼多多想要发展或者想要跟淘宝、京东正面竞争就必须改变,“通过打击问题商户,去逐渐洗掉自己的原罪。”

  值得关注的是,拼多多开店0门槛和对商品商家宽松的事前监管,与其对售价等问题的严打态势似乎并不匹配。

  一位商家介绍,在拼多多上线商品基本秒过。他通过拼多多商家后台演示显示,上线一款描述为“百分百纯羊毛呢子”的大衣,上传图片和介绍后,大概10多秒钟,在店铺上面消费者就能够正常的看到这款售价为68元的“纯羊毛”大衣了。

  在拼多多官网以及微信账号内的招募商家页面, “拼多多商家招募入驻零门槛”宣传字样十分显眼。拼多多商家招募客服称,在身份资料等信息上传平台审核后,1至7个工作日店铺便可上线分,记者在拼多多平台上申请了个人店铺,在上传完身份证信息两分钟后,便收到了开店成功的短信,但这时还不能上架商品,需要等待平台审核。

  3月21日晚9点03分,拼多多再次发来信息,告知店铺已经通过审核,已能发布商品。记者进入商家后台,缴纳了2000元保证金后,随意填写一款 “正品耐克”的卫衣,标价60元。随后插入了一幅阿迪达斯卫衣的图片,在提交10多秒后,该款卫衣就通过了审核,通过用户版客户端搜索关键词,即可看到这款图片是阿迪达斯的“耐克”卫衣了。

  记者进一步询问拼多多客服,“开设一家手机店铺要不要手机品牌或者渠道商的授权信息”,客服回应说“不需要”,直接上线商品售卖即可。在另一大型电商的第三方商家入驻说明里,如果销售3C手机数码产品则提示,“请上传品牌方提供的品牌授权证书。”

  一名商家拼多多商家也证实了这一点,当时公司上线了多个品牌手机,拼多多并没有主动询问过关于是否有代理资质等有关问题,但是在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之后,拼多多就会要求商家出示这些手续,接着进行相应的处罚。

  在申请体验的另一家可销售手机产品的店铺里,记者上传了一款OPPO型号为 A77、内存64G的手机,单独购买价格表为3998.3元,拼单价格为1818.25元,同样在上传信息大概10多秒钟后就审核上线,消费的人在客户端就能够正常的看到这款产品。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陈元代理了另外一起商户起诉拼多多的案件,他告诉新京报记者,通过他对过往案件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来看,商户是应该遵守好相关个法律、法规,但作为平台更应该在商家、商品上线的时候,就对商品质量、各种资质、宣传文案等进行把控,提前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对于当下急于甩掉标签的拼多多来说,正在跟成百上千的商家展开一场激烈的博弈,但不论撕掉一个标签还是试图为商家构建一种新的生态环境,都不容易。

  拼多多模式的成功在于,在淘宝、京东的巨头缝隙里找到了突围之路,甚至引起了淘宝京东的紧张和效仿。现在,黑马拼多多打假“洗白”之路虽然艰难,但也是拼多多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