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消费者也对保暖等级的权威性及合理性提出质疑。有网友询问,保暖等级5的某品牌被子暖不暖和?之前有购买经历的消费者答复称,“拿来垫还可以,盖的话,恼火。”也有网友跟帖表示,“保暖等级6都不咋地。”记者在宜家商场比较了两款填料同为85%鸭羽、15%鸭绒的被子,填料重量相差不大,但保暖等级却相差两个等级,分别为4和6。两个等级的差别,保暖性会差多少,产品标签等公开信息并未说明,也未精确指出保暖等级是否通过权威测试。
一些厂商宣称,标注暖度标识,可以让我们消费者更加合理明确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产品,消费选择灵活性更好方便。但记者正常采访发现,一些消费者并不明白保暖等级的意思,大多倾向于根据导购员的推荐选购。另外,暖度标识标注的功能权威性也受到质疑,怀疑只是企业的概念炒作。
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和记者说,纺织服装的检验测试标准里并没有温度标准这一项,衣服暖不暖和主要根据保温率、导热系数、热阻值、克罗值等多个参数。而被子保暖性能,其实是看产品成分中的材质面料及填充物,填充物的类型及数量、加工工艺,甚至缝制方法,都会对被子的保暖程度产生影响。
“被子行业整体比较混乱,产品品种类型非常多,细分产品质量标准,难度较大。”汪前进表示,应从大的行业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制修订标准,企业制定的标准要具体而明确,并给出权威而合理的说明,便于消费者明白选购。